本报讯 (记者 杨军民 通讯员 刘 辉 王化远)“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机械化作业。过去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场面,今年也在俺这儿成了现实。”日前,正阳县慎水乡山头村支部书记周建国提起高标准粮田建设,如数家珍,“项目区将通过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肥力,再加劲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入冬以来,只见与山头村邻近的正阳县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内,修路、架桥、开沟、打井,一片沸腾;省道明临路北侧,一个连片10万亩的高标准粮田亮点示范区机声隆隆。该县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赶工期,项目工程今年一期开发高标准粮田3万亩,确保能在年底前后完工。
正阳县政府分管此项工作的县长助理陈留东说,正阳是全国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县,现在又是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200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0.12万亩,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12万亩。昔日的岗子地、低洼田如今彻底告别了“望天收”。像山头村那些2013年度建设的3.2万亩高标准粮田,今年粮食单产增加了。
正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48万亩,夏粮总产达108万吨,至今已7次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桂冠。过去因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其问题长期困扰着农业耕作水平。
农业“身子骨”不硬,怎样由弱变强?正阳把高标准粮田建设当作全县农业的重点工程、亮点工程来抓,一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广撒胡椒面”之做法,整合农办、发改、农业、林业、财政、国土、水利、电力、农机等涉农部门资金,“攥紧拳头”、“强筋壮骨”,统一标准和内容“打捆使用”,并在实施项目建设中实施“两个集中”,力争建一块成一块,发挥效益一块。
从2012年起,项目安排向连片示范区集中。在连片示范区内优选两个乡镇5个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工作业绩强的开发村予以重点扶持,确保连片示范区每年项目投入达到全县总投入的80%以上,两个重点示范乡项目投入达到核心区总投入的70%以上,到2014年累计投入核心区财政资金1亿元以上。
资金安排向高标准粮田建设集中。两年里,全县已累计在8个开发村投放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5万多亩,投入财政资金近1亿元。每个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工程连续3年扶持,每年每个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低于1000万元。从2011年起,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大幅增加高标准粮田建设在土地治理项目中的比重,2014年实现90%的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用于高标准粮田建设,力争到2015年完成20万亩建设任务。
2013年通过项目整合,正阳县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工程开发面积2万亩,完成新打配机电井200眼,开挖疏浚沟渠96公里,地埋管道100公里,新建生产桥375座,架通输变电线路69公里,整修硬化生产路38公里,补贴购置大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大型收割机和植保机械60台套,植树10万株,项目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