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盏明灯 亮一方村庄
乔宗旺等10人获“杜康杯2014河南最美村官”称号
本报讯 昨日,“杜康杯2014河南最美村官”表彰会在新郑市龙湖镇龙湖村召开,乔宗旺等10位村干部荣获“杜康杯2014河南最美村官”称号。
作为央视大型报道“寻找最美”系列活动之一,大河报和中央电视台独家合作的2013年寻找河南最美村官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2014年,由大河报承办的河南寻找最美村官活动,继续深入基层,寻找农村基层干部典型。
“2014年河南最美村官”评选活动于
经过反复酝酿和筛选,结合群众投票和监督反馈,乔宗旺等10位村干部从全省推荐的69名基层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这些优秀村干部,和其他没有评选上“最美”的村干部一样,他们大多是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把自己当成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并造福于乡邻;也有刚刚大学毕业就一头扎进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传承着河南农村基层干部老模范、老典型的美德,挽起裤管,双脚沾满泥土的芬芳,用知识和智慧带领群众致富文明。他们的品德让群众敬服、廉洁让村民放心,能力改变面貌、创新带来实效、眼光促进发展,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任高潮主持会议。他要求,各新闻媒体要结合“走转改”,寻找、发掘、报道这些真诚服务群众的典型代表,弘扬基层干部“亲民、实干、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同时呼吁社会关怀农村基层干部、关心农村建设。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大河报社长王自合说,寻找“最美村官”活动,是将村官们的“原生态”原汁原味地展示给了我们,也用一个个事实证明了“美”才是村官们的真正“色彩”。正如那句老话所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村官们究竟如何,只有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百姓才最有发言权,与老百姓发自肺腑的评价相比,任何越俎代庖的言论都是那么的苍白。
大河报总编辑杨青说,这次选出的10名“最美村官”,既有土生土长、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老村干部,也有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既有本地成长的干部,还有国家公职人员返乡任职带领群众致富的。他们几乎覆盖了所有村干部的任职经历。无论来自于哪,他们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智慧和勇于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所有干部学习。
10位“2014河南最美村官”还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心得,表示要“取别人的好经,走出自己的路”,继续带领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2014杜康杯河南最美村官”分别是(根据省辖市及直管县排名排序):
1.乔宗旺,男,59岁,郑州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党支部书记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乔宗旺带领村干部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同时,与兰考县仪封乡西老君营村结对帮扶,捐出15万元用于解决西老君营村吃水、用电困难等问题。
而在2007年以前,泰山村
他先后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修筑“三环四纵”水泥路、柏油路,栽种树木。当地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家庭宾馆、创办企业,村内1500多口人,人人有活儿干、家家有钱赚。他在村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凡是村里大的投入都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说了算。他先后被授予“双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2.徐克俭,男,46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陈寨村(龙湖社区)党委书记,任职5年
2009年,他从工商局回到基层农村任支部书记。当时陈寨村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元,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他带领群众发展苗木种植,建起龙湖湾苗木基地,成立了“惠民苗木种植合作社”,短短几年,苗木基地发展到2000多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他还带领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如今的龙湖社区已经有517户群众住进了新居。他大力倡导孝道文化,提出了“以文兴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原孝心村”为目标,在全村开展了“感恩父母洗脚节”、“十大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社区内建有孝廉廊、薄太后纪念馆、孝义桥、母仪河、慈孝亭及孝行天下牌坊等,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充满了活力。如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已深入民心。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优秀第一书记”、“2012年度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等。
3.付培森,男,43岁,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小傅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曾当过工人,下岗后做过一年推销员,之后自己又开公司、办工厂,每年不仅给国家上缴利税60多万元,而且还帮助50多人实现就业。自2007年3月被任命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把投资8.5亿元、占地500亩的易苑服装工业园落户到小傅庄村。他投资80多万元把社区服务中心由村西重新规划建设到了村东,更好、更便捷地为群众服务。他把村委会办公场所改成了乡公立幼儿园,解决了村里上班工人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他开展助学活动,让考上大学的学生享受到奖学金待遇。为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他相继开展了“五好党员”、“好儿媳”和“五好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他又先后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等,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4.夏明云,男,57岁,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党支部书记
他先后投资1830多万元修建三条道路,有效解决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毛河村山大林密,群众居住分散,深山独居户占全村的51%,他发动分散独居户向公路沿线集中,分期分批实施深山独居户移民搬迁工程,目前已有98户搬迁户喜迁新居。为让独居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完成多项配套工程,使全村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他多方筹措资金160万元,高标准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卫生所、购物超市、农民夜校、计划生育学校、党员活动室、农村书屋等。他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烟叶、茶叶300亩,大力推行袋料香菇栽培生产模式,探索发展卢氏鸡、大鲵养殖、野鹿驯化等。他还组织群众,开发农家乐乡村生态游,开工建设了投资3.45亿元的毛河红豆杉生态观光园项目。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比上年增长20%。毛河村获得了省、市、县三级“五个好党支部”、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5.吴金成,男,40岁,商丘市民权县龙塘镇吴堂村党支部书记、吴堂社区党组书记
他带领全村建设吴堂新社区,整个新村建设在全市、全县领先。他带领全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对土地实行统一经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他铺设了自来水管道
6.张耀,男,28岁,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许村行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09年9月,他放弃舒适的城里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为村里修水泥路、装路灯,改善村容村貌;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近百户群众利用废弃秸秆发展高效养殖;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个带头流转土地,发展特色采摘果园,建设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推动中原名吃邓城“叶氏猪蹄”,成功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为邓城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7.付常运,男,46岁,驻马店市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大力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宋庄已发展温棚近1000座,成了全市最大的温棚示范社区,并创建了“宋庄山中园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的30多家超市、蔬菜批发市场与宋庄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批发销售业务联系。他在村里建设了文化大院,成立了村级工会、老年协会、宋庄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秧歌队、戏曲宣传队。宋庄村村民吃的是无公害蔬菜、住的是二层洋房、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享受的是合作医疗、跳的是健身舞、唱的是幸福曲,真正成了新农村和谐大乐园。他获得“全省优秀村委会主任”、“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8.陈廷江,男,57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陈营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已经去世)
为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2010年9月陈营村1437人告别故土,从淅川丹江口库区整体搬迁到唐河县湖阳镇。为了移民乡亲,他舍弃在淅川县城每年赚20多万元的生意,远离亲人重新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倾心服务,使陈营村由乱到稳,村民年收入从4000多元攀升到9000多元。他争取移民政策支持,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为该村生产用地清理边界、疏通水渠、修建桥涵17座、硬化生产道路3条共
9.杨小周,男,56岁,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
他是一名复员军人,为解决北庄村缺水问题,他带领全村干群奋战600多个日夜,凿通了一条长
10.蔡现禄,男,46岁,兰考县南彰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
他组织全村党员到焦裕禄纪念园开展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争创先进业绩”、“村支部创业承诺”活动。他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民主议事制度,带领和帮助群众先后兴办大型板材企业15家、小型杨皮厂18家,安排劳动力2500多人。建设了占地500多亩的“周庄创业园”,落地投资2500万元的“百旺”纤维素厂、投资1800万元的言鼎门业、投资5000万元的兰考艳阳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高档家具板厂等企业。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他个人出资70多万元,完成路基工程3500多米,修缮校舍、水利设施,建集贸市场、老人娱乐室,成立老年腰鼓队;捐款1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00多户;带领党支部成员捐款10万元建起了村幼儿园。他曾荣获“河南省五好支部书记”、“开封市劳动模范”、“兰考县十大优秀村官”、“兰考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