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东红
上午10点左右,王从俊喊着班组员周强,“天干,灰尘大,咱们给站卡洒洒水”。22岁的周强答应着,从收费室里出来,跟着王从俊行动。透明的水柱高扬着洒向新(新蔡)阳(泌阳)高速新蔡收费站,驱逐去四下里的灰尘。12月的冬天已经很冷了,寒风刺骨。
王从俊今年44岁,是河南高速驿阳分公司新蔡收费站收费班长。他所带的4位同事,赵翠、张庆迪、李忠莲是女子,周强是小伙子,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2岁,是站里最年轻的一个班组。大家跟着站里其他的同事,都喊王从俊“大哥”。
王从俊业务精通、人实诚,当然是“大哥”。而且,他这“大哥”出名,在来往的司乘人员里闻名遐迩。
车流量大,平素里新蔡站白天要过车近2000辆,赵翠、张庆迪、李忠莲负责发卡、收费、开票,看到来车,她们举手道,“你好,请出示通行卡”;车停,她们伸手客气道,“请刷卡”,“你需要交费XX元”,事毕侧转身。三个动作一气呵成,看似轻盈,但一天过2000辆车,她们要做6000个动作,工作量够大。现在附近有两个收费站正在维修,在这里转弯的车辆不少,大家的工作量自然又增加了不少。
王从俊负责外勤。收费室里还有空调暖气,他却只身在严寒的户外,要随时注意闯关者、注意复磅者、注意维持交通秩序、注意各种意外事端等。
一辆农用柴油货车在车道上不走,后面的车辆纷纷鸣笛不满。王从俊赶过去问:“师傅,怎么了?”“车打不着了。”年轻的司机正急得流汗。有着20多年驾龄的王从俊让他打开车盖,看了一眼,说:“你这起动机该保养了,给我拿个起子。”拿着起子,他直接触接起动机正负极,车打着了。
有次一对来自安阳的小两口拉钢筋过站,过磅交钱,一数带的钱少了300元。看他们一时没办法,王从俊二话不说,拿自己的钱帮忙交了费。小两口深受感动,返回途中,直接用所结货款还了这300元。一辆客车也是没钱,王从俊代交了过路费,客车回程,司乘找到他还钱。
有段时间,收费过程中,王从俊注意到很多司机问去阜阳、临泉的路咋走。阜阳、临泉的高速还没有修通,这些司机只能从这里下道。考虑到去阜阳的路必须经过临泉,共有三条路,所能通过的车辆也不一样。收费时给问路的司机解释,半天他们还不能明白。王从俊由此起了制作小地图的念头。他找本地拉沙子的师傅详细了解三条路的路况、所过村镇,自己再开车跑去实地观察一遍,开始每天上班前用纸张绘制几张小地图发给问路司机。得到小地图的司机们大喜过望,盛赞王从俊服务真好,是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此举被公司获悉,大力支持,拨出经费把小地图制作成名片大小,专门供新蔡站给问路的司机们发放。
收费站分早晚班。早班也就是白班,从早晨8点到夜里7点,共11个小时,虽然很忙,但毕竟作息从众,好过些。夜班13个小时,不好过,特别是查绿色通道的过往车辆,是要爬到车的高处,把盖棚掀起一半观察的,下雨天里,这是个艰巨的活,但这都好克服。可作息颠倒是一大难,值班人员常常夜里工作,白天睡不着。还有噪音、尾气、灰尘三大害。站卡的栏杆,每天都会被过往车辆的尾气熏黑,王从俊他们每天擦拭时都心惊,自己要吸入多少这有害气体。夜里安静,过往车辆过磅时,跳磅的声音刺耳,王从俊他们常常受不了。灰尘自不必说了,解决办法就是勤动手用水冲洗和洒水,积极实践者王从俊总是对大家说:“这样,咱就能少吸入些灰尘了。”
环境的不适大家不放在心头,但一些司乘人员大按喇叭、大着嗓门骂人的粗暴态度却让人难以消化。王从俊劝同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他们也不容易,咱们转移心态、转换态度,给他们主动端杯热茶一定能软化他们的粗鲁。咱们多做阳光的事,一切就阳光了。”
站里的同事在他的带动下,个个神清气正,以多做好事为荣。走失的中年妇女在这里受到大家照顾,大家端吃端喝,拿来衣物,找来民警,帮助这个栎城乡的妇女归家。大雾高速封路,大家给等候的司机们送吃送喝,还把司乘人员带的孩子领到食堂吃饭。
王从俊做的好事自然更多,司机们的车坏了,他帮助推到站下面联系维修人员;60多岁的许昌老人深冬里来找被传销骗走的孩子,他端来热饭热菜,联系派出所,救助老人孩子,拿钱送老人上车回家;盛夏里山东被拐女子出逃到此,他给遍体鳞伤的女子消毒疗伤、联系派出所,送该女和找来的女孩的父亲回家;一辆长途货车因在路上修车花了很多钱,没钱交费了,王从俊开着自己的车带着该司机跑了很远的路去县城银行取钱。
他做的好事很多,受到不少人感激,但也有委屈。一次,他查出一个拖运鸭子的司机因超载需要交费,但这位司机不但不肯交费,还破口大骂,甚至投诉王从俊辱骂他。站里调出摄像视频,只看到王从俊给这位司机一直在讲道理,但是当时这位司机就是一口咬定被骂。王从俊为了解决事端,主动给这位司机鞠躬赔礼道歉。这样的宽宏态度使这位司机没意思了,悻悻地交了费。
在站里常常遇见司机因车没油只好暂时抛锚的事。王从俊视情况解决,不是带着司机去最近的加油站深夜敲门买油,就是自己掏腰包给司机买油。一个寒冷的冬夜,一辆外地轿车因家里有急事,匆忙赶路忘了加油,正好停在收费站的备用车道口。王从俊经站长同意,从收费站公务车上抽汽油给这个不知所措的司机送去。匆忙之中,他摔倒伤了右手。看着他流血的手,那位司机很过意不去,掏出200元钱表示感谢,被王从俊坚决拒绝。这位司机临走时,摇下车窗,真诚地一再说:“谢谢,真谢谢你啊!”
过道上车来车往,是谁掉的呢?王从俊把钱锁在柜子里,给监控室打电话,嘱咐有到站里找东西的人,立刻通知他。因这钱款数额巨大,又是夜间,王从俊怕节外生枝,不敢声张。到了早上7点多,他把这钱款交给站长,详细叙说经过。站长郭森立刻调来监控录像,仔细排查出疑似丢钱车是车牌号豫A的北京福田牌汽车。记下车牌号,郭森通过警方协助,终于联系上了
王从俊出名了,大河报、驻马店电视台、新浪、网易、凤凰资讯、中国网新闻中心、中国青年网、河南新闻、腾讯大豫网等十多家媒体、网站报道了他拾金不昧的事迹。11月份,王从俊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们公司涌现王从俊这样的道德模范是必然的。公司一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倡日行一善,提倡在岗一分钟,用心60秒,就是最大的奉献。”驿阳分公司总经理袁栋栋说。
同事们以他为荣。“他家境不富裕,母亲长期瘫痪在床,父亲老年痴呆,这4万元是那老板半年的收入,却是他两年的收入,他居然能拾金不昧,实在是我们的榜样。”
“推车、倒水、修车、帮助滞留人员是他的习惯,也是我们该学习的。”
“他工作出色,生活上关心他人,归还4万元不是偶然,是必然。我们因他感到光荣,也一定参照他,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他的事迹使我很感动。以前站里组织我们去敬老院服务,我觉得可去可不去,现在浑身是劲,积极参加,争取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做一个‘高速好人’。”
王从俊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日子如常。每天上岗前,他这个多次被评为“星级收费员”、“优秀共产党员”的人依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清点零钱,发放通行卡,给班组人员安排分工,观察和及时疏导班组人员思想的事。
他的日子平静地流淌着,但闪耀着阳光。
人不能凑合
王东红
王从俊职位不高,只是一个管理4个人员的班长;家境不富,只是一个拿2000元工资的职工。可就是这个普通的人境界高远,日行善事不断,面对所拾4万元巨款毫不动心。他的思想源泉来自哪里?
他说,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老父亲言语不多,但一直用正派的言行潜移默化着他们兄弟;自己的母亲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弟“人不能凑合,不能没骨气”。父母亲的教育深入骨髓,汇合着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他这个军人子弟神清气正,行正事、做好事、多助人,从细微处不凑合。
对金钱,他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做过生意,看到做生意的同学、邻居挣大钱,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他自然羡慕,但从事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姑息自己,时刻要求自己从细微处不凑合,竭尽全力奉献在岗位上,为司乘、为求助的群众解决烦琐的事情。这在他眼里是另一种财富。
奉上一杯水,笑问困难事,这是他自然而然在做的事,是习惯、是人品,更是他“人不能凑合”的体现。
因了这个“人不能凑合”的要求,他成为一个蕴含正能量的人。采访他,感觉很愉快。让我们向他学习,做一个不凑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