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树兰
有幸做过三年阴校长的学生,又与阴校长同事六年。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幕幕重现我的脑海。
1981年,我被推荐到郑州牧专上学。阴校长当时教兽医药理学,我是他的学生。听他讲课,我和同学们都感觉是一种享受,他认真、严谨又不失幽默风趣。每逢阴校长讲课,课间学生总围成一堆问这问那。记得有一次,他讲药理知识时我没听懂,晚上我找到他,他耐心地给我补习,直到我弄明白为止。那时候,他已经是一校之长了,工作有多忙、多累可想而知。在牧专上学三年,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我毕业时,阴校长作大会动员,要求同学们走出学校大门,把知识奉献给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84年,我拿着盖有阴天榜印章的大红毕业证走进驻马店地区畜牧站,在那里甘做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
毕业后,我一直关注着郑州牧专的发展,常听到或看到母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结出的硕果,比如“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发展与改革试点”、“全国农林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示范”、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母校培养的一届届优秀毕业生,以思想解放、踏实肯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等闻名省内外,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我深知,这一切与阴校长等老一辈牧专人始终坚持的以服务三农办学宗旨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分不开,也与母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分不开。
1991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入郑州牧专工作,先在校长办公室当主任,后到计财处任处处长。阴校长也由我的老师变成了我的领导。自此,我对他的才华、能力和人品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1994年6月。我和校办秘书小王一起跟随阴校长去北京出差,向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汇报工作。起初,我
为了省钱,我们住在每天12元的地下室,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六七月份,不洗澡是不行的,我们只好到外面公共澡堂里去洗。有一天,我们从国家计委某司长家出来时已是夜晚11点多了,我
终于办完事可以回家了。离开北京前吃早饭时,阴校长让我们多买几个馒头,说是中午在火车上吃。从住处到火车站有
八九个小时的路程,阴校长给我们总结道:“咱这次出来,住宿、吃饭、坐车可以省两三千块钱。咱两百元一晚的宾馆也是住,12元的房子也是住,这不都过来了吗?为啥要住那么贵的房子呢?步行也能到达目的地,只不过需要早起一点、晚回去一会儿罢了。这样,我们还可以锻炼身体嘛!”他还给我们细细地算了一笔账:住上,省下两千元;吃上,省下四五百元;行上,省下四百多元。这次出差省下的钱,够140个贫困生一个月的伙食费,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还说,现在比过去享福多了,以前他跟老师一块办事,都是几十里、上百里地走路,哪有条件坐车呀!
通过这次出差,我从心底里敬佩阴校长,也渐渐地把阴校长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997年,我调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离开了郑州牧专,但阴校长那种“干事能吃苦、工作要严谨、为人要清正、思维要创新”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我。每当我觉得自己吃苦受累、得不到组织肯定时,或者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时,就会想到自己的老师阴天榜,并以老师为榜样,工作上尽心尽力,生活上勤俭节约,为人上真诚厚道。有时候自己在廉洁自律上做得不够好时,就想想阴校长,他像一面镜子,时常照出我的缺点与不足,激励我一心一意沉下去替贫困农民做事情。特别是在出任村第一书记时,为了克服村子办事没钱的困难,自己能骑自行车就不坐公共汽车,能坐公共汽车就不坐小轿车,真正做到了省一分是一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阴校长对自己今生今世的深远影响。
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也荡涤着我的灵魂。
我突然感觉,阴校长并没有离去,他的人格还在,他的魅力永存,他的精神将永远陪伴我们、感染我们、激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