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11月2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树兰的使命担当与逐梦情怀

发布时间:2014-11-26 08:19:52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心里踏实,脚板硬实。”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女“厅官”,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三驻乡村接地气,“身入”群众,心贴群众,倾力探索不同类型乡村开发发展、实现小康之路,忠实践行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吴树兰的使命担当与逐梦情怀

记者 韩祖和 李丹丹

“小延安”确山县竹沟镇西约10公里的西王楼村,薄雾飘渺,满山金黄,一条小河从海拔792的千年岭上潺潺流下,几位村妇在河边洗衣槌石,三五成群的牛羊在山坡嬉戏,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57岁的省扶贫办副厅级巡视员、全国劳动模范吴树兰,今年315日到西王楼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转瞬已经8个月有余。

1122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吴树兰又开始一天的“风雨兼程”,一如她从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再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

吴树兰这次在西王楼村驻村时间只有两年。她会给西王楼村留下些什么?

从商水尚城村到新蔡大吴庄村再到确山西王楼村

“山区和平原真是不一样,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就走两三个村子,46个自然村中有10个村只有一户人家。很多年轻人走出大山后再也不肯回来,留在村里的多是‘3860部队’。”吴树兰说。

吴树兰出生在农村,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养牛喂马当“牛马倌”,后进入驻马店农校、省畜牧专科学校学习,到担任原驻马店地区农牧局副局长、省畜牧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和省扶贫办副厅级巡视员,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四届省委委员、中共十二大代表,一直没有离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其“家国情怀”中最温暖贴心的情愫。

200112月至20046月,吴树兰从省扶贫办到商水县挂职副县长,负责该县扶贫工作。她主动请缨在戴着“河南省贫困村”帽子的巴村镇尚城村驻村,帮助尚城村修建道路、拓宽街道、整治村容村貌,组织农民合作发展面粉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成功创建“河南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和“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

20107月至201312月,吴树兰响应省委组织部的号召,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毅然决然地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这个“国家级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经过3年多的努力,提升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提振了大吴庄村干部群众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精气神”,《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她的先进事迹。

大吴庄村驻村结束后,她再次向组织申请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要求最好是山区,不管条件多差。

“我生在平原、长在平原,前两次在平原农村驻村,是想探索贫困平原地区脱贫的路子。”吴树兰说,“我没在山区工作生活过,希望选一个山村探索贫困山区脱贫道路。”

于是,吴树兰来到了西王楼村,这是一次新的挑战。

打造以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化扶贫体系

吴树兰苦涩地回忆入村不久走访村民的那一幕:西王楼村多数人家靠山而居,孩子们每天带俩馍步行几公里上学,中午只能就凉水吃凉馍,很多孩子早早得了本不该得的肠胃病。

“你想想,孩子的健康都保证不了,再过几十年,村民都成病人了,村子还谈啥致富、啥发展?”吴树兰说。

吴树兰向地方教育局申请“午餐餐厅”,从“娘家”省扶贫办拿来启动资金,西王楼村的学生娃终于吃上了热乎的午餐,与城里孩子一样喝上了午餐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作为西王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我们西王楼村风景美吧?村民也非常质朴,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吴树兰一边向我们展示已由省设计院编制完成的西王楼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一边重复着她邀请有关专家来作规划时的那句话。

吴树兰告诉我们,西王楼村地处山区,在以前算是缺点,现在算是优点,潜力大得很。

我们翻阅厚厚的西王楼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涵丰厚的乡村旅游区、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区、独具特色的农耕体验区、公共服务配套的居民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西王楼村”愿景亮丽地展现开来。

吴树兰说,北部山区的乡村旅游区相关提档升级项目正在进行招商,有多家企业集团表达了投资意向。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牵涉交通、餐饮、住宿等方方面面,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我们看到,西王楼村引资45万元修建的从村委会所在地山口村到樊村1500长的道路,贯通了几个村民组和饲养场、居民点的联系,养殖户再不用为雨雪天气运进草料、春节期间牛羊外运道路不通发愁了。引资70万元从山口村通往秦碾、西山坡的3公里水泥路也通了。据介绍,村中28公里的环道和自然村之间的道路用3年时间修通。

西王楼村千年岭农家乐办起来了,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纵情山水放松身心,尽情享受乡村生态旅游的乐趣。午饭时间,农家乐准备了香喷喷的当地山野菜、自磨豆腐、手工地锅馒头、确山黑猪肉等农家菜,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品尝美味佳肴,其乐融融。

养羊、养猪、养牛、养鸡协会建起来了,中草药、食用菌种植协会也建起来了,在紧邻省道S334线的南部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养羊、养猪、养牛、养鸡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羊(猪、牛、鸡)—沼—果”循化经济;在中部生态农业种植区,优质粮油生产、中草药种植、经济林果种植也“动”了起来。

村民们透露,村里还成立了扶贫基金会和养老基金会,使大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实现小康梦的主心骨

推进农村发展、造福农民群众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职责。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个细胞,必须真正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必须强化服务理念,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工作重心,实打实、心贴心地造福农民群众。

吴树兰发现,西王楼村有着与初入尚城村、大吴庄村时一样的“通病”: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交给任务才去干,平时没事也懒得想啥事,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也没钱干。

吴树兰与村干部一起彻夜起草规划、建章立制,一个个方案、一条条规定、一组组章程,使西王楼村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起来。

“党员队伍现在一是教、二是带,带队伍,关键还是带。”吴树兰说。

村党支部为每位党员制作了党员门牌,挂在党员家庭的大门前;每个党员都要佩戴党徽,突出“一个党员一面旗”作用,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党员都要有自己的经营项目;党员分片包干,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吴树兰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先后到新乡市郭亮村、新蔡县大吴庄村、辉县市裴寨社区、信阳市郝堂村等地参观学习。

郭亮村峭壁上开出的山道和现代化的畜牧产业链,让西王楼村党员、干部开了眼界:“俺缺的就是郭亮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修山口村到樊村1500道路时,沿路几个村民组的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涉及树木、建筑物拆迁的户主主动拆迁,大伙儿一起劈山挖土夯实路基,原计划一个半月工期,十几天就完成了。

接下来,村支部发展党员,有数十人提交入党申请书。

吴树兰说:“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老同志,能在退休前再一次驻村探索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路子,全靠省委给了‘第一书记’这个平台,全靠大家支持。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心里踏实,脚板硬实。”

“我这个人很单纯,认准一个事就一根筋地干下来。有人嘲笑我说,你从商水尚城、新蔡大吴庄转战确山西王楼,十几年都干了些啥事呢?”吴树兰说,“‘支部保障、农民合作、产业支撑’是我十几年来探索的核心。”

吴树兰表示,西王楼村与尚城村和大吴庄村一样,成了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成了她永远的精神家园。尽管驻村时间不长,但要把大伙儿的“精气神”提振起来,把发展的基础打好。

有梦就有远方,有梦就能飞翔。西王楼村的美丽乡村梦,一定会变成现实。

她看重的是百姓

李丹丹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吴树兰始终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她的心里永远装着渴望发展、期盼致富的群众。从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又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吴树兰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她致力于群众脱贫、倾情于农村发展,扎根于群众之中,与村民同劳作、共谋事,倾听百姓心声,帮助村里理思路、出主意、定规划、谋发展。针对所驻村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吴树兰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使村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级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走出了一条“支部保障、农民合作、产业支撑”的农村发展之路。在吴树兰的带领下,农民的思想“新”起来、日子“富”起来、精神“抖”起来,农村的环境“美”起来。

吴树兰是生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真心为了群众、真情服务群众。在吴树兰心里,她看轻的是名利,看重的是事业;看轻的是个人,看重的是百姓;看轻的是小家,看重的是大家。吴树兰的事迹感人至深,吴树兰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们要学习吴树兰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优良作风,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精神状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奉献、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驻马店富民强市加快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