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9月2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九重阳菊花黄

发布时间:2014-09-29 15:25:12  

在一阵阵秋风的吹拂下,菊花黄了,枫叶红了,芦花白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也就来了。

自古以来,以重阳为题的诗不胜枚举,而最脍炙人口的当数唐代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寥寥四句,情深意长,世代传颂,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怀乡思亲的名句。杜甫的“醉把茱萸仔细看”让自己的思乡之情,点点滴滴溢于言表,从中可见重阳节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九九重阳在民间有个很清雅的称呼:菊月。意为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簇簇秀菊,芬芳满枝,缕缕的馨香让秋天的诗意潺潺流淌。

在我心中重阳不仅是一个节日的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归结。早在三国时代就有魏武帝写给钟繇的书信:“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表达了那时在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菊花而簪之的习俗。而明代鲁渊的《重九》“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已知建德非我土,还忆并州是故乡。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诗人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达一位滞留异乡的白发老人,在重阳节到来时怀念故土的情愫,特别是当他仰望长天看到一行行归雁的时候,更平添了几分雁犹思乡、人何以堪的伤感。

几千年的沧海桑田,重阳的菊依旧素雅坚贞,依旧亭亭玉立,散发着天然清新的气质。每逢重阳,民间许多人家都在自家山前屋后堆叠菊山,饮酒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可谓独占重阳,朴素的乡村日子,有了菊花美酒的点缀,恰如画龙点睛,平凡的生活变得生动浪漫起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为重阳留下了温暖而又光彩夺目的一笔;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里行间更是洋溢着重阳节赏菊簪花的雅致情趣,流露出诗人的不老童心。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我尤爱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爱菊成癖,每到重阳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芳香弥漫。一有乡邻来作客,他都采菊相送,于是吟诗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在其另一首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在心绪散漫的黄昏时分,在东篱边采摘秋菊,菊香飘过他恬淡的脸上,让他感到一种快意舒适,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啊,随着时间的久远,这种闲情雅趣也凝升为人们一种彻悟的人生真谛——人淡如菊!

秋天因菊而美丽,重阳因诗而美好。重阳是诗意的,现实中的重阳,也像一首首诗歌,等待着我们去欣赏。这个深秋,我更愿意是一株淡定清香的菊花,栽种在自己的心田,浪漫着一年又一年的重阳,吐露花蕊,绽放芬芳,以怡养我们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