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冬梅
今年国庆节前后,笔者走访发现,在扎堆举行的婚庆典礼中,婚宴食品严重浪费现象尤为突出。新人们将婚宴安排在酒店,图排场、讲方便,酒店为了迎合新人讲排场、好面子心理,会推出不同等级的婚宴标准,让新人及家庭更容易盲目攀高,其结果造成婚宴结束后,人走席散,留下的是满桌子剩菜,有的婚宴桌上菜盘甚至叠出了一座座“小山”,很多饭菜连动都没动就被倒掉。据统计,婚宴“光桌”率不及一成,本是喜庆的婚宴却被办成了名副其实的“剩宴”。
据民政部发布消息,我国每年结婚的人数都在1200万对以上,每年因为婚宴浪费就能造成约1000亿元损失;据中国农业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约8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相当于2.5亿人一年的口粮。“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面对如此严重的婚宴浪费人们怎能无动于衷、心安理得。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婚庆中爱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造成严重浪费的情况愈演愈烈,婚宴浪费也成为明知不当为而非为之不可的事情。
面对如此严重的食品浪费现象,参加婚宴的来宾们也感到无奈:“参加婚礼不比自家下馆子,就算最后剩下很多菜,也不好意思打包啊。” “一个桌上不一定都是熟人朋友,碰到这种情况,吃个差不多就走了。先走时也不好意思打包啊,别人还吃呢。”一些新人为了讨吉利,宁可让婚宴剩下,也不允许出现空盘……归根结底,婚宴变“剩宴”是人们爱面子、图排场的虚荣心作祟。正因为此,婚宴成“剩宴”的浪费状况发酵到今天令人“惊心动魄”的地步。
近两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及反“四风”的强力推进下,公款请客的吃喝风受到了制约,倡廉倡简,深得民心。“舌尖上的浪费”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光盘行动”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笔者希望人们在婚宴中也能摆脱某种纠结,将婚宴办得隆重而节俭才是“恰到好处”。
反对浪费,人人有责。制止婚宴浪费、出台相关婚宴节俭办法、改善婚宴民风应成为政府、社会工作的当务之急。媒体坚持不懈宣传,引导人们真正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倡导更为节约、环保的方式来表达新婚之喜。转变价值观念、严禁婚宴浪费、改善民俗民风,也应成为大众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让节约意识深入每个人心里、触及每个人的灵魂、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再别让婚宴成“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