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10月0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有震 笔耕不辍写春秋

发布时间:2014-10-08 10:14:07  

 

乔国云

王有震是泌阳县马谷田镇退休干部、县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已年过花甲。几十年来,他在工作之余深入基层,利用手中的笔报道了大量先进典型人物,他一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捕捉基层的闪光点、亮点。他特别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草根人物深入挖掘、浓墨重彩,他常年冒严寒战酷暑,经常披星戴月深入泌阳农村的村村寨寨、厂矿社区、机关学校挖掘采访,先后撰写了像收养孤儿的张喜凤、深山老师徐云玲、海警张旭等那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活龙活现又可亲可敬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仅在泌阳、在河南乃至全国都颇有社会影响力。

有一天,他到马谷田镇孙庄村采访,村医说:“你宣传宣传马庄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徐云玲吧,丈夫卧病在床,她学会了耕地、打场,教学质量却一直位居全镇第一。”孙庄学校马庄教学点位于马谷田镇大山深处的石婆婆山下,这里由于山高沟深条件太差,附近山村的学生得步行十几里山路上学。1983年,镇里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教学点,建校后3年间来了6个教师,一个没留住,最短的只教了一个星期就走了。徐云玲接任后,看着三间茅草屋成了危房,便同丈夫一同上山炸石头,然后拿出自己的工资,请人盖起了3间石头教室,当地山民形象地称之为“巴掌学校”。徐云玲在这个“巴掌学校”一干就是26年,她用微薄的工资曾资助过86名贫穷孩子,当地学龄孩子无一缀学、无一失学,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全镇同年级的前列。

王有震在这个“巴掌学校”采访了两天,将其事迹就用徐云玲的一句话“如果我撂挑子,这些孩子就上不成学了”为题写了一篇通讯,文章相继发表在中宣部《党建》杂志、河南省《党的生活》杂志、《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驻马店日报》等报刊杂志上,随后上百家网站转发,特别是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加拿大的华人报纸等转载,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徐云玲被县教体局破格转正。上海慈善人士捐款16万元改建了学校,尤其是20128月她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非常荣幸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到北戴河疗养一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位从未走出大山的山村教师在北戴河所住的豪华宾馆给王有震打来电话:“王老师,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你是我们全家人的恩人。”

曾因举债20多万元救助3个残疾弃婴、收养付庄乡孤儿姐妹、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马谷田镇黄庄村张喜凤,也是王有震一手报道出来的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她的事迹登上了多家报纸。过去,张喜凤在县城开办了米店,规模小,品种单一。王有震协助她注册了河南张喜凤粮油有限公司和张喜凤牌商标,义务为其出谋划策,使该公司名声大震,产品供不应求。张喜凤还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

在县委宣传部、县老记者协会的支持下,从2009年到2013年几年间,王有震利用手中的笔,相继推出了5位“中国好人”,除了张喜凤、徐云玲以外,还有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读书的马谷田镇残疾农民吴强、羊册镇回乡探亲因抢救落水村民光荣献身的海军战士张旭、一贯做善事见义勇为的板车队农民工司机吕绍军。

今年他又报道了“旱鸭子”吕超勇救落水女童先进事迹。泌阳县工信局吕超在安徽黄山市黟县旅游时勇救落水女童后悄然离去,可他回到泌阳后仍只字未提。女童家人费尽周折打听到救命恩人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后,给吕超寄来了感谢信和锦旗。王有震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吕超:“听说你并不会游泳,你救人时想到后果了吗?”面对王有震的提问,吕超平静地说:“看到那么小的女孩在水里挣扎,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舍命,我也要把孩子救上来。”王有震听后也十分感动,连夜写出稿子邮往报社,很快被《河南工人报》、《河南法制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黄山日报》等媒体刊登,有的还上了头版头条,吕超的事迹迅速在网络传播,被网友誉为“最美河南人”。吕超最近上了8月份“中国好人”榜,这是王有震推出的第6位“中国好人”。面对王有震所做出的这些成绩,驻马店日报社一位资深记者称赞说:“一个业余通讯员近几年连年推出好人榜上榜人物,就是一个专职记者也很难做到。”

王有震笔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着他本人,他竭力为这些身边人物做些善事,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迎接新生。

马谷田镇小李庄村张岗组农民刘恩选收养了1名来自信阳的流浪儿,视如己出供养这个孩子读初中、上高中。王有震将父子俩的故事写成稿件刊登在多家报刊上,刘恩选收到全国各地的捐款6万多元,使这名孤儿圆了大学梦。

2006年春天,马谷田镇马谷田村代明全的女儿代菲菲患上了白血病。为给女儿治病,代明全卖了房屋和全部家产。王有震及时联系民政部门为一家4口人解决了低保,还写成稿件发表在《大河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上,引起了泌阳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代菲菲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14万元。同时,王有震又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并送代菲菲到该院接受治疗,后来代菲菲出院复学,他这才放心。

泌阳二高二年级二(5)班女生赵圆圆,家住泌阳县马谷田镇茨元村赵庄。这是个爱说爱笑的乐观女孩,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她家里屡遭不幸。7岁那年,为了保护弟弟,圆圆的左腿被一辆农用车撞成骨折落下残疾;17岁时,正值壮年的父亲给人打井时,被井口掉下的砖头砸死;去年她又不幸得了尿毒症住进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王有震把圆圆的不幸遭遇写成稿子,很快被多家报纸和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等发表。他还联系百度泌阳吧、泌阳网、泌阳在线等网站及商家和爱心人士,在县城发起帮助赵圆圆的募捐活动。泌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梁忠闻讯,在第一时间带着市委党校县处级培训班学员捐出的5000元爱心款交到圆圆的弟弟赵清亮手中,副县长刘业鹏给赵圆圆送来1万元救助金,县纪委书记杜永军也将县纪委全体工作人员捐献的5000元钱交到赵圆圆手中,社会各界为圆圆共捐款18万多元。

经过精心治疗,赵圆圆现已出院,她通过QQ对王有震说:“我身体恢复得很好,可以下床行走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对您的感谢。”

鉴于王有震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2009年,泌阳县委宣传部推举王有震为“中国好人”,经全国网上投票,王有震也上了中国好人榜。据悉,因报道他人和帮助别人的业余通讯员登上好人榜,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有震是新闻战线的一个老兵,他先后在市以上刊物、报纸发表文章4000余篇,他推出的这些上榜好人只是近6年来他所采写的众多稿件中的几个而已。他虽然年逾花甲,又身患多种疾病,但他发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忘我工作精神。身背采访包、脚蹬自行车,奔波在马谷田镇的山山岭岭和泌阳这片热土上,他用手中的笔和讴歌家乡的淳朴民风、善良人性,用他一颗赤诚的爱心书写人间大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