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伟峰)“‘四风’问题有效被遏制,社会稳定大局好转了,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这是泌阳县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最明显的感受。
自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泌阳县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在省派督导组的指导下,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周密部署、强力推动,立足学习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着眼解决问题,贯彻边整边改,建立长效机制,各项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
“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泌阳县扭住“四风”不放,“改”字当头,破除了一些“陈规陋习”、攻克了不少顽症痼疾,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正成为社会的常态。群众普遍反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大吃大喝的明显少了,来人接待简单了,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明显转变了,办事效率比以前提高了。
社会稳定大局明显好转。“百名局长联百村”、“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各级党员干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巡视组共交办泌阳县的157起信访案件,在市、县驻村工作队的大力配合下,目前已全部按照“四到位”要求办结,全县呈现信访案件明显减少、缠访闹访有效控制、社会稳定大局的总体态势。
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一是建好班子,解决了“有人管事”问题。通过软弱涣散村整顿和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该县20个“缺职”型村级班子选齐配强、13个“矛盾”型班子问题解决、37个“守摊型”班子职能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干事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建好阵地,解决了“有所议事”问题。活动中,该县按照“十有”、“五统一”的标准,共新建乡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2个和村党员群众服务站300余个,党群服务站落实干部值班制、来访登记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彻底改变过去“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三是健全制度,解决了“有章理事”问题。把建章立制作为实现基层长期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针对基层实际,帮助村党组织制定完善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12项规章制度,解决了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决策不民主、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双基双治”建设有了长远的制度保障。
广大群众明显得到实惠。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层组织提升行动的实施,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形成了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各级党员干部融入到群众中去,实打实地了解群众需求,问计基层,问需基层,着力解决行路难、上学难、用水难、致富难等生产生活问题,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群众生活水平总体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共帮扶困难户3620户,新建道路115公里,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3处,改造整修村室22个,发展高效农业15000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制度建设明显得到加强。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法治的理念、改革的方法抓好制度规范和建章立制,活动中,各单位已确定建章立制事项879件,其中废止105件,修改236件,新建538件,各活动单位普遍健全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四项制度和机制,作风建设有了长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