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 专业化 国际化 品牌化 信息化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欧阳海洪答记者问
记者:今年的会议,农业部在以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品牌化和信息化,请问今年会议在品牌化和信息化方面有哪些体现?
答:“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是一个“中字号”的、享有盛誉的大型展会。既然是“中字号”,就一定是包括了品牌化、信息化这些重要的元素。所谓“品牌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展会本身的品牌化,展会的8大展区、7个主题活动、190多个参展团、5000多家企业等,这些都是展会品牌化的具体体现;另一个就是参展的企业、展销的产品、举办的活动、邀请的专家,无论是在规模、档次、声誉等方面都体现了品牌为先的理念设计和实践。我们邀请了国内顶尖的采购商、大型超市等参加产销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6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对接、成果发布,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所谓的“信息化”,首先,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为我们的展会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我们在展会期间,发布最新的产品、技术、科研、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动态,借助网络平台同步更新信息资讯,与更多的企业和朋友分享展会成果。再次,我们下午还要举行电子商务论坛。这些都是我们在推进展会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大会更加突出了邀商和招商方面的工作,请问这样的做法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我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展会,必然是“四商同台”“多点共鸣”的这样一个展会。所以,我们更加突出了邀商和招商方面的工作,把产品商、采购商、设备商、国际商都邀请到我们这个功能丰富的大平台,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有兴趣点、让企业有兴奋点、让产业链有吸引点、让国内外市场有汇合点。
记者:泰王国皇族亲王、东盟国际贸易促进会代表团团长素博亲自率团参加今年的“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请问这对推进大会的国际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素博亲王亲自率团参加今年的“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是中泰伟大友谊的象征,也是深化中泰农业合作的见证。多年来,“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致力于国际化发展,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农业国际化的大方向息息相关。今年,我们特意邀请了东盟投资贸易商会和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代表,进行了项目发布与交流,这也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行动。未来,我们将更加深入合作,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入国际大市场、融入国际大循环发挥我们的优势,更加坚持不懈地做出探索和努力。
记者:今年大会增加了“休闲农业美丽田园展示及秋季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推介”的内容,请问共推介了多少条线路?这个推介有什么意义?
答:从完整性来讲,有两个数字,就是108和20。108是指展会期间集中展示的108个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美丽田园,这些美丽田园的农耕文明悠久、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自然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20是指展会推介的河南省秋季2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请大家注意关键词是“河南”和“秋季”,有20条精品线路等待大家去体验和感受。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一直致力于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农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赋予商品化属性,来实现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有机统一。可以说,休闲农业使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获得了经济效益,使市民实现了休闲娱乐、获得了身心愉快。休闲农业在促进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近几年“中国农加工洽谈会”都把“科研成果项目发布和签约仪式”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请问这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任何一个行业、产业在市场中,要想长期立足,从根本上都要依靠科技。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科技。由于资金、渠道、管理、人才等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对科技信息的获取不易、关注不勤、追随不紧,对技术的转化吸收更是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科研团队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也缺少组织和资源优势,使得我们在面对好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无法顺畅衔接的时候,情不自禁用我们能做到的方式,推动这“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把“科研成果项目发布和签约仪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个平台,通过科企对接,促进了“产、学、研、用”联盟的构建,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了产业的整体升级。从科研单位和技术需求企业的积极参展,我们也能看出,成果发布和签约这种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所欢迎的。
记者:今年的大会在筹备时,组委会就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实”的要求,请问您对今年的办会工作有何评价?
答:其实,真正的评价权在包括你们在内广大的消费者、企业界、新闻界以及所有参加展会的每一个人手中。在这里既然你问到这个问题,我不敢给自己评满分。但是,我可以说,我们为了办好此次“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年初部署相关工作后,6月份举办了筹备工作协调会,7月份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政府等为大会做了精心的筹备工作。大家也切身体会到,场馆更大了、面貌更新了、目标更实了、信息更快了。在这里我也对所有为“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付出辛劳的工作者表示感谢。(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