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 晶
放假了,学生都离开学校回了家,作为教师,黄慧慧终于可以放松心情、停下脚步,尽情地享受夏季那火热奔放、浪漫多情的大好时光了。然而,黄慧慧做不到,她的心静不下来。她的“女儿”郑美兰到南方打工去了,她过得好吗?那里的生活苦吗?走在寂静的校园里,黄慧慧常常眼望着南方,久久地发呆。
1975年出生的黄慧慧,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平舆县郭楼镇宋海小学教书,现调入郭楼镇一中不久。她亭亭玉立,面庞俊俏,举手投足,干练利索,怎么也不像近40岁的人。联想起被同学们称作“教师妈妈”,我们不禁莞尔。也许是猜到了我们的心思,她变得腼腆起来,不多说话,只是甜甜地笑。
黄慧慧生长在平舆县城,母亲在教育系统工作,父亲早年下海经商,家境殷实。黄慧慧大专毕业后,父母在城里给她找了份轻闲舒适的工作。可一向孝顺的黄慧慧这次没有顺从父母,不仅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选择了偏远的农村小学——平舆县郭楼镇宋海小学。
宋海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1995年,年仅20岁的黄慧慧来到宋海小学,成为学校仅有的一位年轻教师。过惯了优裕生活的黄慧慧在宋海小学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人们说她待不了几天,然而,她待下来了,而且一待就是19年。其间,她本有几次机会调回县城却都放弃了,一直执着而坚定地守候在那所被人们称为“孤岛”的农村小学。她在那里教学、看书、做饭、照顾学生,忙碌、充实、快乐。
2001年冬天,黄慧慧收养了5岁的孤儿郑美兰。那是一天的傍晚,黄慧慧在学校不远的村头上发现了小女孩美兰。她面黄肌瘦,浑身脏污,小小的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是谁家的孩子呀?”黄慧慧慢慢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从孩子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她大概了解了孩子的身世。原来,小美兰的妈妈去世了,爸爸无力养活她,便将她丢弃在村头。听着孩子的话,黄慧慧心疼得落泪,便将孩子抱在怀中,作出了一个决定:收养这个小女孩。
当时的黄慧慧尚未结婚。一个姑娘家怎能收养孩子?人们不理解,家人和亲朋更是不同意。但黄慧慧实在不忍心小美兰再次流落街头,便顶着重重压力,硬是将小美兰留在了身边。黄慧慧对小美兰视若己出,倾注了无限的母爱。10多年来,小美兰在黄慧慧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如今,18岁的她已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她的眼中,黄慧慧就是她的亲娘。
婚后,怀孕的黄慧慧还是在县城的家和乡下的学校来回奔波。乡下的土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习惯性流产后,黄慧慧被查出患了恶性子宫囊肿。从未请过一天假的黄慧慧不得不住进医院进行化疗。就在这时,却传来学生们哭着闹着要找她的消息。她再也躺不下了,刚刚住了不到10天医院,就不顾医生及家人的劝阻,带着药回到了学校。因为她知道,学生们需要她这位“老师妈妈”。
为了孩子,她曾用父亲送给她的嫁妆——一辆五菱阳光汽车接送离校远的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她又不得不卖掉她那辆充满父爱的汽车。她的一名学生曾眼里挂满泪,告诉记者她最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