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代廷伟)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市把家庭教育作为办学重点之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构筑健康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在管理上切实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办学模式,即“一门两校”,每个幼儿园、中小学既是学生就读的学校,同时又是本校学生家长接受教育的家长学校。二是规范校长责任,实行校长“一长二职”,即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长既是学校师生的校长,同时又是本校家长学校的校长。三是规范教师资格,实行“一师双型”,教师既负责学生学科教学和管理,又是家长学校的教师。四是规范教学管理,家长学校教学管理做到“十有”、“四落实”。“十有”,即有班子,有牌子、有教室、有专(兼)教师、有学员、有教学计划、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有教材、有档案。“四落实”,即领导落实、教学计划落实、课时落实、教材落实。所有家长学校既有学年教学计划,又有学期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次数、时间、目标、内容、方法、执教教师等,做到安排具体、切实可行;每学期授课3至4次,每次不少于两个课时;教师队伍以在职教师为主,以离退休教师为辅,有明确的教学和管理分工,有定期培训记录;教材以省编教材为主,以校本教材为辅。
全市家长学校都按要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年级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建立家长委员会章程,制定家长学校规划。根据城区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区分对待。根据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办学规划,在工作实施中,严格抓好落实。规范确立了农村家长学校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儿童感受到关爱。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有家教指导老师、班主任、家长。
为了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市教育局关工委带领家教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到各县区进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要求各县区按照市教育局出台的《家长学校评估细则》和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对家庭教育工作和“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表彰。
为了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各县区教体局注重选配和组织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有热情、威望高、身体健康的老领导充实到关工委工作队伍中,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造就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家教教师队伍。近年来,这些老同志充分发挥了他们优势,他们找领导奔走呼吁,积极协助政府部门支持学校的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托管所等,组织“五老”人员参与文化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安全保护督查等服务管理,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等问题,受到群众称赞。截至目前,我市有100多名同志获省、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出现很多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先进人物。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家长学校近1700所,占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我市还被评为省级家教先进市,5个县被评为省级家教先进(示范)县,129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先进(示范)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