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永
近日,笔者看到一则田间灌溉水井因缺乏管理、100余亩田地中的7眼机井仅有两眼可以使用、其他全部遭到破坏而报废的报道。在暑热天气下许多庄稼干渴而无水可浇,令人焦虑却又无可奈何。
田间打井由于属公共设施,或遭到别有用心、爱搞恶作剧者破坏,或水井打在了谁家地头,担心别人灌溉时踩损了其庄稼,抱着宁可自己不浇地却恶意往井里扔杂物……以致造成了水井不能使用。据了解,田间灌溉水井被填堵毁坏并非个性现象,也并非是近年才有的,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共同维护。
针对旱情暴露出来的“小农水”欠账问题,由此可见,田间灌溉水井仅挖掘建造是不够的,应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一是采取每眼水井指定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做到年久老化损坏有人修、人为破坏有人管;二是采取把水井承包(提倡承包,但未得到落实)或拍卖给个人,抗旱时用水者要交付相应的管理费用;三是水利部门应设计出相关设备,使井口平时关闭上锁,不易被人打开,这样既保护了水井,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又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使田间灌溉水井管理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