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创业门槛 激发市场活力
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增企业2940家
本报讯(记者 张 勇)
据市工商局注册科负责人冯春华介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之前,创办企业首先需要跨越许多门槛,其中以注册资本和前置审批最难逾越,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有些行业还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是“先证后照”。改革后将变为“先照后证”,即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事项外,只要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性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证。企业先行申领营业执照意味着在等待许可过程中,创业者即可开展招工、洽谈、签约、贷款等企业前期筹备工作。
据了解,为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去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冯春华告诉记者,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时不需要再提交验资报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迈出第一步后,新登记企业出现大幅增长,我市从3月份至今新登记企业2940家。他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估计很快将会实施“先照后证”。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就业。虽然降低了准入门槛,创业者创业成本大大降低,必须放在账上的钱少了、流动资金多了,有利于企业运营。但是同时也给企业诚信经营和政府部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来会遵照“宽进严管”的原则切实落实这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