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紧的“拳头”更有力
汝南立马电动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启示
记者 胡殿文 刘仁忠 代建新
近年来,作为内陆地区的汝南县坚持从转变招商思路入手,借“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的春风,将新能源电动车作为全县唯一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把各类资源整合利用起来,通过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电动车产业在汝南迅速崛起。目前,已具备了年产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及特种电动车200万辆及150万辆配套生产能力。汝南也因此被誉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最具潜力的投资洼地,有望在3~5年内达到600万辆的生产能力,正向国内最大的电动车零配件生产集散地和行业标准发源地、科技研发基地迈进。几年间,汝南县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单一整车生产到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研发创新、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集群跨越式发展之路。这其中,河南立马新能源产业园的成功入住就是有力的见证。
河南立马新能源产业园由立马车业集团总公司投资建设。立马车业集团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2000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中排在第五位,下设台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河南分公司、深圳OEM等,电动车主要零配件自给率在95%以上。河南立马新能源产业园作为立马集团中部地区两轮豪华款、简易款、三轮车等电动车产品综合生产基地和物流中枢共分三部分,即生产园区、专业物流园区和研发中心,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1000亩左右。项目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2012年6月30日正式建成投产,年产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及特种电动车200万辆,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安排3000余人就业。
立马电动车从奠基到开工仅用10个月。立马的引进、奠基、开工、投产也历经了一番波折,最终得以入住,主要是靠诚意、诚心、诚信引来了客商,留住了客商,同时也有力促进了电动车产业在汝南的迅速崛起。立马电动车入住汝南给我们的成功启示——
突出支柱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是项目顺利引进的根本。在过去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汝南也曾确立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皮革制鞋、轮胎、纺织、医药化工等产业,经过长时间实践,这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造成产业集聚区布局散乱、层次低、链条短和资源利用低、形不成规模优势、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2011年初,汝南县决定以电动车生产为主导的机械装备产业作为全县唯一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以后县产业集聚区原则上不招其他项目,只招电动车生产企业和电动车配套企业,县内所有土地、资金、政策都向这一产业倾斜,从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起来。在成功引进立马集团入住之后,又引进总投资1.8亿元的迪阳电动车生产项目,还与绿佳、台州王野、五星钻豹、台隆、奥通车业、博大车业、隆盛公司等电动车生产及配套企业成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台州永强摩配有限公司等10多家电动车配套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一些相关配套企业主动上门联系,提出合作意向,不但县里在项目引进上感到工作越来越好做,而且也更加坚定了外来投资商的信心。2011年6月30日,立马新能源产业园开园,全国各地知名电动车零配件生产、经销企业600多家云集汝南。汝南县委、县政府适时召开项目推介会,介绍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和产业集聚的优势,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先后有120多家电动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代表主动询问政策,与县内招商部门进行对接,有30多家企业当即表明投资意向,引发了连锁效应。
注重规划引领,合理确定布局,是项目顺利引进的前提。成功签约只是项目引进的第一步,关键还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划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感到项目入住之后有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立马车业集团入住后,汝南县邀请有关专家对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提出了要把汝南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电动车零配件生产集散地和行业标准发源地、科技研发基地的目标。与此同时,该县与电动车生产企业、电动车行业协会和科研单位对接,广泛收集信息,争取政策支持,经过努力争取,国家电动车协会已同意依托该县立马、绿佳等企业的生产流程建立电动车标准化基地。
完善组织机构,全力搞好服务,是项目顺利引进的基础。为了把电动车产业做大做强,汝南县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县领导合理分工,抓好产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搞好与企业、行业、电动车协会、科研单位的对接。在项目入住中,实行定项目、定领导、定进展、定效益的“四定责任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县委、县政府扎实的工作态度,不但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让企业明白县委、县政府是实实在在干事的,是真心实意做大做强电动车产业的,更加激发了企业促进发展的干劲。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行政效能,是项目顺利引进的保证。外商选择投资地时,除了想获得优惠政策外,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地方的环境。立马电动车从项目签订到正式建成不到10个月,这其中汝南县委、原县政府各部门都全力以赴搞好配合,县委书记吕方每月到产业集聚区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发展在厂房上空有市级以上高压线路4条,不仅影响企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更影响施工建设进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里专门组织班子成员负责解决问题。县委书记吕方亲自出面协调,最终使高压线路改道迁移,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保证,消除企业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县坚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许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两个“零接触”,对重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和企业法人绿卡制,特别是对在建企业,未投产以前一律不准进入收费。实行厂长、企业经营者、个体户每季度定期评议职能部门制度,每次评议不满意率超过50%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要在县电视台公开曝光。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由县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办公室积极协助引资单位把项目所需办理证照的材料和手续收集齐全后,统一交县纪委优化办一次性办结,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