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7月14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百五十多名孤残儿童一个“爸”

发布时间:2014-07-14 10:24:15  

 

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都“没有”爸爸,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爸爸”,那就是福利院的党支部书记杨建锋。“我们多尽一份心,孩子们就少受一点罪。” 这是杨建锋对员工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社会的承诺。 杨建锋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儿童福利院的一百五十多名孩子都亲切地称杨建锋“爸爸”——

一百五十多名孤残儿童一个“爸”

《天中晚报》记者  李玉荣

开栏的话

以诚信、开放、创新、自强为内容的“驻马店精神”,凝聚着驻马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体现着驻马店改革发展的时代特色。这一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昭示着驻马店的精神品格,代表着驻马店的整体形象,彰显着驻马店的特色风貌,引领着驻马店的未来发展,为驻马店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驻马店精神”必将引导驻马店的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位市民,用良好的行为方式维护驻马店形象,用共同的价值取向规范驻马店人的行为,从而增强广大市民作为驻马店人的自豪感,树立驻马店发展的信心,使每个驻马店人都成为“驻马店精神”的实践者、展示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20145月,我市启动了践行“驻马店精神”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从今天开始,驻马店日报社所属“三报一网一刊”和驻马店文明网开辟“驻马店精神”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专栏,对候选单位和个人先进事迹进行展示,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编者

 

20132月,39岁的杨建锋刚从部队副团职干部转业到市民政局工作不久,就被任命为市福利院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天,他把福利院上上下下跑了几遍,看着一个个孩子期盼拥抱的表情,这个军人出身的汉子眼睛湿润了。

“杨书记刚来第三天,当时,有一个叫赵格格的弃婴,由于病情非常严重,当地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杨书记就让我们尽快联系福利机构,看哪个医院手术比较过硬,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吴立君说,“杨书记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嘴里不断重复着‘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后来,在杨建锋的带领下,他们联系到上海一家医院,后又转到法国一家医院进行救治,手术非常成功。如今,法国一个家庭正在为赵格格办理收养手续。赵格格将被法国一个家庭收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儿童福利院是驻马店唯一的专业性儿童福利机构。现收养孤残儿童150多名,杨建锋就像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一样爱护着这些孩子、守护着这个大家庭。

“爸爸、爸爸……”记者看到,每到一个房间,孩子们一看到杨建锋就会伸出小手喊着杨建锋“爸爸”。

 “我要对得起这一声声的‘爸爸’”

杨建锋认为要教育好这些缺失亲情温暖的孩子,必须拥有超出平常人的耐心。他每天上班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因为他要把那些喊着“爸爸”扑到他怀里的孩子抱一遍。每当满足了所有孩子的愿望时,他的脸上已满是孩子们亲吻的口水;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很感慨地说:“我要对得起这一声声的‘爸爸’。”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军人出身的杨建锋,平时看起来是一位刚毅、坚强的汉子,可有一次他值夜班时,接收了一个双脚坏疽的孩子叫刘东辰,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来不及打“120”,他自己开着车把孩子送到医院。当听到医生说,孩子需要把双脚截肢时,杨建锋哽咽着央求医生:“孩子才4岁,以后可咋办啊?能不截肢吗?”为了小东辰的生命,最终还是采取了截肢的方案。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杨建锋来到病房里,看着本该长着小脚丫的地方缠满了白色的纱布,这个刚毅的汉子眼里泛着泪花。为了不让小东辰产生自卑心,每次遇到东辰坐着扭扭车去教室上课,杨建锋就会蹲下来以平视的角度询问小东辰的学习情况、逗他开心。

采访时,记者问小东辰:“这里你最喜欢谁呀?”小东辰举着小手笑着仰起小脸说:“爸爸”。

“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我”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杨建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坚持儿童福利院领导轮流值班制度。他和两名副院长轮流值班,每轮一周,值班期间全天24小时在福利院。

杨建锋对福利院每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却无暇顾及家庭。12岁的儿子每到星期天就拉着爸爸不让走。杨建锋说:“孩子,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我。”妻子埋怨:“你就住在福利院别回来了。”他说:“那里的孩子就是咱的孩子。”星期天,人家都陪孩子写作业,带孩子出去玩,他给妻子、孩子最大的奢侈就是带上他们到福利院看福利院的孩子,陪福利院的孩子一起玩。

“家里的孩子有亲人疼爱,单位的孩子没爹妈,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得到温暖。”采访时,杨建锋坚定地说。

农村对春节看得很重,即使身在天涯海角,也会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可在儿童福利院工作的杨建锋,为了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同事,每逢节日都主动要求留守在福利院和孩子们在一起。

杨建锋的老家在信阳,97岁的奶奶也很想他。他和奶奶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由于杨建锋的父亲40岁就去世了,是奶奶一手把他带大的,为了生计,奶奶受了不少苦。如今,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他何尝不想常回家看望奶奶。

说起对待奶奶、妈妈、妻子、孩子,杨建锋有说不出的愧疚。但是,这个军人出身的男儿,却一样有着柔情似水的心肠,他爱他的奶奶、妈妈,爱他的妻子、儿子。然而,他却说:“福利院这个大家庭更需要我,这里是个特殊的家,我就要对这个大家庭付出百倍的努力,让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让春色铺满孩子的心

据市儿童福利院后勤部职工刘琳说,一次,杨建锋和爱人在街上散步,发现有一款床单非常适合孩子,床单上印有“大脸猴”的图案,他知道孩子们非常喜欢“大脸猴”,就立刻从兜里掏出钱,为孩子们购买了一些床单。

“像这样的事情真是不计其数。”刘琳说,“院里的每一个孩子谁该上学了,谁的学习成绩咋样,都是杨建锋所关心的。在孩子刚刚入学时,他都要亲自去送孩子上学,甚至带上一段时间,等孩子适应了,他才放心。”

“要让孩子享受到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与正常孩子的童年一样灿烂,不要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杨建锋笑着说。

按照孩子的不同情况,杨建锋带领大家制订计划,对30多名脑瘫儿童经过训练,由原来不会自己抱着奶瓶喝奶到能够独立行走,由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到与外界有了情感的沟通,由原来的目光呆滞到后来的炯炯有神,每一点进步都浸透着杨建锋的汗水。

福利院职工杜晓燕说:“2012年院里来了一个8岁的脑瘫孩子,一直躺在床上,全身溃烂,连翻身都不会,上厕所都要两个人架着。一般的脑瘫患儿在6岁之前康复效果最佳。杨书记说,这个孩子虽然错过了最佳康复训练期,但是咱不能再继续耽误他了,就让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孩子不但自己可以坐起来了,还可以自己吃饭了。”

这个孩子现在还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自己都说,在福利院里比在家里好,他还记得父母在遗弃他之前,天天让他躺在床上无人管,现在在福利院里他很开心、很快乐。

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年龄、智力水平等,杨建锋制订计划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生活等方面的训练教育。

记者看到有4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福利院就对他们4个进行专业音乐训练,指导老师一播放音乐,孩子们一点不差地踩着鼓点跳得非常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院设有医务室、治疗室、检查室,配有专业医生、护士等,还与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合作组建百合花保育中心,于2013108日正式运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