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胜军
嵖岈山镇整洁的魏楼新村里,群众载歌载舞表达着迁入新居的满足和自豪;和兴镇吴阁书屋里书香扑鼻,挤满了学习“充电”的人们;阳丰镇大片大片的花卉格外引人瞩目,一辆辆装满名贵花木的汽车开往四面八方,时而也有老外讲着半生不熟的中文进行着交易;石寨铺镇的“牛全套”闻名全县,贴上商标的“牛全套”在互联网上销售也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近日,记者惊讶于遂平乡村的富裕,也被其特色农业独特的发展模式所吸引。
花卉走出国门
“阳丰镇的土壤很适合培植西方国家所喜爱的名贵花木。我们在阳丰镇朱屯村通过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在阳丰镇朱屯村花木市场,来自瑞典的迈克讲述着自己扎根阳丰镇发展花木的经历。
阳丰镇党委书记江海松介绍,朱屯村土壤培植出来的花木很有灵性,特别是枫叶杨、君子兰、富贵竹等,深受西方国家上层人士喜爱,现在供不应求。目前,该镇花木种植规模已达6万亩。
为提升花木的品质,扩大品牌效应,阳丰镇专门为欧美专家提供土地让其进行土壤改良、品种培植实验,政府做好服务,外商与合作社牵手共同发展花木产业。
前几年,江海松提出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发展,将朱屯村作为全镇的试点村发展花木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如今,朱屯村已建起了特色农业开发集团,下属花木培植、草莓种植、万亩梨园等专业合作社,使朱屯村经济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至目前,该村农民仅花木人均收入近2万元。
草莓贴上商标
“我种植草莓有3年了,由当初的5亩到现在的30亩,由少到多,带动大伙,不断扩大规模,培育出自己的品牌。”记者在车站街道办事处几个村庄采访时,一位草莓种植大户讲述道。
最初,在车站街道办事处只有几户人家种植草莓。当时虽然草莓的价格不低,也很有市场,但因为总量少,没有销售商上门收购。针对这个问题,该办事处很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免费为草莓种植户找市场、注册商标、提供设施建设基础性服务,还指导草莓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如此一来,加入草莓种植队伍的人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亩,产生了规模效应。
“下一步,我们要多举行活动,扩大草莓种植的知名度。同时,让草莓贴上商标和进行精包装,直接对准超市和外围市场,让车站街道办事处的特色农业品牌走出去。”车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魏富亮对记者说道。
“牛全套”走进互联网
石寨铺街道上停满了拉货的车辆,忙碌的村民顾不上与记者说话,满头大汗地往车上装运牛肉、“牛全套”。记者一问才得知,原来这里的村民在做“牛”生意,发“牛”财:养牛、屠宰、牛肉包装、牛皮买卖,“牛全套”也成为附近酒店的一道名菜。通过互联网,村民们也找到了外地的买主。这不,一箱箱的牛肉、一箱箱的“牛全套”正被搬上车,准备发往北京、上海等地。
石寨铺镇地少人多,把牛肉煮熟腌制然后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成了村民的致富门路。
“外地人特别喜欢‘牛全套’,通过互联网销售,每年我这里发货有几千箱,除去成本,净赚40多万元。”在石寨铺养牛、开酒店、做“牛”生意的销售大户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石寨铺镇大力发展养殖事业。扩大市场、服务好养殖户成了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帮民致富的头等大事。刚开始,很多农民不会使用电脑,镇政府就在镇里对村民进行了免费培训,通过学习,富起来的村民购买电脑,通过互联网将自家的牛肉销往全国各地。
遂平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多方探索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多产、优质”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花木、梨园、牛肉、草莓……遂平大地硕果殷实,昔日单一种植模式正在改变,特色农业激发了当地的乡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