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12月l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纲领性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中央工作会议充分讨论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全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建立经济特区
创建经济特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负责人关于在邻近港澳的深圳、珠海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后表示赞同,说还是叫特区好。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展开。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中国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1990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实践证明,经济特区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在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的高科技工程。1984年10月7日,邓小平在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奠基典礼上为基石培上第一锹土,基石上镌刻着邓小平书写的铭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奠基。”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中央10多个部委及所属的几百个工厂、研究所、高等院校近万名科技人员、工人、干部、解放军官兵,发扬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充分吸取世界先进技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自行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调试任务,创造了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包括电子注入器、贮存环、探测器及数据处理中心、同步辐射区等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数百种、上万台件高精尖专用设备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新华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