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3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淮学院升本十年转型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14-06-30 08:08:56  

 自强辟新路 笃行致高远

——黄淮学院升本十年转型发展侧记

 黄育南 吴健民 张楠楠

guols1406598.jpg 

省委书记郭庚茂到校调研并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模式。

20141月,教育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在黄淮学院举行。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指出,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全国树立了品牌,为全国同类型的其他高校提供了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她经过10年的跋涉,跃上与省内老牌名校并驾齐驱的地位。

这是一所站在时代前列、推进转型发展的学校,她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是一所“外延”和“内涵”式驱动发展的学校,她为全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积累和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黄淮学院于2004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

开拓创新 经世致用

为创建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十二五”时期,黄淮学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规划了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全面实施,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特殊时期,学院领导班子根据学院自身发展实际,认真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怎么去”等问题,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强力推进了学校的战略转型工作。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学院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并据此编制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发展目标和定位。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学院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本位、重在实践、“两大突破”的办学方针,完成从传统专科学校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三个转型”,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还确立了“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

开放通达 广纳俊彦

人才强校让黄淮学院成为真正的大学

黄淮学院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质量兴校战略、学科集群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的同时,注重强化合作办学的合作发展联盟战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对优质资源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合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上台阶。

“合作发展联盟”是以黄淮学院为依托,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自愿参加的开放式合作平台。这既是学校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又是在新形势下寻求多方合作、实现共赢的质的提升。目前,与黄淮学院进行合作的企业已发展到165家。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该院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和实践,选定并重点讲授那些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课程知识,并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新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推行“分段教学、多次考核、多样考试”等做法,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结合考核,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搭建实践型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过程中,该院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2.3万平方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园和科技一条街正在实施当中。从2008年起,该院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20082012年,共有230项校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600多项系级项目立项,有10000余人次参加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有91个项目办理了经营手续,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在打造双师型素质团队、助力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该院先后实施了“双聘人才引入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和“实验师资培养提升计划”。该院每年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践、科技开发、“横向”课题合作、企业兼职等。选派业务骨干组团赴兄弟院校及台湾地区高校接受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目前,该院893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200多人,占教师队伍总量的21%。同时,该院还聘请129名行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解放思想 联合办学

黄淮学院洋溢着发展的活力

合作办学,是黄淮学院被“逼”出来的一条路。

2005628,黄淮学院与印度迈索尔大学合作创办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软件工程学院——黄淮学院国际软件工程学院,黄淮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征程起锚远航,开始了她的首次涉水之旅,成功实现了合作办学当年申报、当年审批、当年招生。此后,从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国际工商学院到整合而成的国际学院,黄淮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进入“十二五”期间,该校进一步拓宽合作办学渠道,除英国、印度外,又积极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了国际化的先进办学理念,并在消化、吸收、创新、提升的基础上,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工作。目前,与该校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达到13所,与台湾地区的合作高校有4所,专业达到12个,有5个专业招收本科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学生,在校生规模有3000余人,有近1000名学生被国外大学录取。

稳定规模 提高质量

培育知行合一的博雅通才

在加快软硬件建设、保障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黄淮学院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套),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的3600万增加到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3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新建设楼宇24栋,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同时学校强化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2008年至2013年,黄淮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连续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科技制作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200多项,获批准的国家发明专利56项,在代表河南省高校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该校荣获一等奖;22人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2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服务团队。该校连续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该校立足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精神,抢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努力建设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大学。

guols1406599.jpg 

现任学校领导班子。

guols1406597.jpg 

       该校先后获得“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等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