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振海 刘 阳/文 郭绪明弓华静/图
背景:1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革命老区确山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来到奥森生态羊养殖场察看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
“我们正在对合作社的5个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以引领更多的农户发展羊产业,不辜负汪洋副总理的嘱托!”昨日上午,记者到确山县竹沟镇奥森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采访,刚从外地考察学习回来的合作社负责人祝清华,见到记者就畅谈起他的计划。
祝清华是竹沟镇四棵树村村民,2001年开始贩羊。他从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买回商品羊,进行短暂饲养、育肥、梳绒,待价格俏后运往南方销售,渐渐富裕起来。近年来,看到外地羊贩运的利润空间不断萎缩,他组织17户群众成立了合作社,除了贩羊,还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自繁自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他们的带动下,竹沟镇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较大的“山羊中转站”和绿色生态羊养殖基地。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1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革命老区确山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会来到他的奥森生态羊养殖场。当时,汪洋细致察看了养殖场的生产情况,当得知他们采用“高床养羊”法并开展统一饲料加工配送、统一防疫检疫等比较先进的服务模式时,十分高兴,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他们说:“看到你们走发展羊产业扶贫的路子,我感到很欣慰。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希望你们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并且越走越好!”
祝清华既感到振奋,又感到了压力。从此,他的工作更加勤奋。他的心中有了一个梦想:赶着羊群奔小康。祝清华邀请农业部肉羊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海玲和我国著名养羊学专家赵有璋教授等前来指导,又多次到外地取经。
“虽然困难不少,但很有信心。近期,武国定市长、戚存杰副市长等领导亲自过问,近来,市、县、镇各级给予了大力支持,正在规划建设竹沟羊产业专业园区,以竹沟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以种羊繁育、肉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以及销售为主链,同时以饲料加工配送、防疫检疫服务、质量和安全检测体系为支撑,以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系统、生态旅游观光以及配套生态农业种植系统为辅链,打造成长性好、资源配置合理、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性强的全产业链条集群。我正琢磨如何把羊养好、扩大规模。”祝清华说。
祝清华告诉记者:“我准备引进更优良的品种,羊的个体更大,超过50公斤,产羔率更高,每窝2~3只;对羊圈进行升级改造,再安装自动饮水器和自动除粪机,羊渴了触碰一下水龙头就能自动出水,粪便清理更方便,进一步减少日常管理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集约化、规模化养羊。”
四棵树村唐庄52岁村民周群山是个残疾人,过去靠耕种几亩山冈薄地艰难维持生计,如今在祝清华养殖场帮工月工资2000多元,又在家里饲养5只母羊滚动发展,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周群山说:“祝清华提出的口号是‘一家饲养母羊30只,轻轻松松奔小康。’咱算一笔账:一只母羊,两年5窝,就按保守产羔10只计算,每只羊羔一年养成利润600元,30只母羊啥概念?”
“请汪洋副总理放心,国家这么多惠民政策,上级这样倾斜、帮扶,我们发展羊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信心更足了。我们一定更好地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努力把确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肉羊饲养、加工、交易基地,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祝清华说。
羊“卧室”建在高出地面六七十公分的钢架上,木条铺成网格状的“木地板”,羊粪尿从网格中漏下,方便人工清除、集中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羊群发病率和饲养成本。
周群山(左)在祝清华的带动下,饲养5只母羊,滚动发展,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竹沟镇领导(右一)到养殖场了解情况、解决难题。
中国农大研究生在祝清华的养殖场进行课题研究。
一提起羊,祝清华就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