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艳丽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作为县级党委,要落实好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管好干部,关键要发挥好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导向、健全机制、强化监督,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一、立好“风向标”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准用好干部,就能凝聚党心、鼓舞人心、推动工作;选错用错干部,则会涣散党心、凉了人心、影响发展。选好用好干部,一要坚持好的选人用人标准。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要严格落实“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对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褒奖和重用,对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干部要果断调整,对投机取巧、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要坚决查处,从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二要落实好选人用人制度。要严格坚持选任标准,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要严格遵守动议流程,不省略、不违反,防止个人说了算;要统筹把握民主推荐和考察考核,贯彻落实好把民主推荐结果由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的要求,防止以票取人;要严把组织人事纪律关,把“十不准”作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三要强化选人用人的责任担当。要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尤其是作为“一把手”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做“老好人”、“和事佬”、“太平官”,把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一种高度自觉,切实把人选准用好。
二、用好“指挥棒”
要树立工作实绩看考核、干部绩效问民意、考核结果重运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考出干部精气神,从制度上遏制跑票拉票的歪风。一要实行分类差异化考核。针对不同考核类别特点设置差异性指标,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不以GDP论英雄,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对反映质量效益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增量排名;重点考核质量效益、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引导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好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二要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将实绩考核作为干部年度集中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选先进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履职尽责、党风廉政等方面的日常考核。三要变单一考核为多部门联合考核。建立集考察、监督于一体的考核组织,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监督链条。
三、念好“紧箍咒”
要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要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转变。要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要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防止“带病提拔”;对领导干部任职过程中的思想品德、领导能力、工作业绩等进行跟踪考察,防止“带病操作”;主要领导离任时,要严格执行“先审计、后离任”制度,防止“带病离岗”。二要实现由“工作圈”以内监督向内外全面监督转变。既要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圈”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又要了解他们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况,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干部的素质、能力及现实表现,不留“空白地带”。三要实现由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党内党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和监督合力,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 (作者系中共正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