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晖
眼下,又到了夏收时节,秸秆禁烧不仅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成为群众的头等难事。烧吧,污染环境,破坏土壤,还会带来很大的火灾隐患;不烧,收集费时费力,还没地方放,小小秸秆竟成了大难题。
据统计,我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1700万亩左右,每年秸秆有600万吨,除去一小部分被综合利用外,还有80%以上的秸秆无出路。能否给多余的秸秆找个好出路呢?
市农业专家介绍,秸秆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钾,是不可替代的土壤营养剂。还田一亩农作物秸秆,相当于亩施25公斤复合肥,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我市农民节约上亿元资金。不仅如此,秸秆还田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空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防止土壤板结。当然,秸秆还田的前提是做好宣传引导,鼓励群众购买、使用秸秆还田机械。
利用我市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优势,我们还可大力发展秸秆养牛和食用菌栽培。拿食用菌栽培来说,建一座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一年可转化70亩的小麦秸秆。
除此之外,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还很多,如造纸、发电、制板、制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秸秆禁烧只有加以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并从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和监管督察等方面“多管齐下”,让农民真正尝到甜头,从“不得不烧”转变为“舍不得烧”,才能走出这边禁、那边烧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