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键盘上的“敲字如飞”代替了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频写别字,“失写症”的现象在整个社会蔓延。长此以往,大众的母语情感和母语的素质必将淡化,用汉字传播中华文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然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从甲骨文、金文的意象,到行书的流畅,再到楷书的规矩,汉字的演变日益成型。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因此,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正确书写汉字也是我们“民族魂”的表现。
常言说:“字是门楼,书是屋”。中国书法是借线条和行体结构来彰显人的气质、品格、情操的一门艺术。“品高则下笔妍雅!”从一个人的汉字书写中,可以透露出这个人的精神品格与知识涵养。
中国汉字就像中国人一样,方方正正、充满力量、底蕴丰厚。古代文人墨客大都钟情于书法。潇洒出风尘的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祖国的墨宝;“颜筋柳骨”也是后人临摹的范本。苏轼不但是伟大词人,其“苏字”也被后人称颂,更不用说尽展竹子傲骨的郑板桥了。文攻武略、英名盖世的一代帝王李世民热衷于书法,在他的推动下,唐代书法达到历史的高峰,而“狂草”更是唐人浪漫情怀的表现。还有那刻在石头上的“碑帖”,虽经风吹雨打,但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但是我们的伟大领袖,他的书法也是豪放、飘逸、雄健、独具一格。在那峥嵘岁月里,沉沉浮浮,历经磨难最终迎来曙光,心忧国家,心忧百姓,用宽广胸襟抒写“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进步!”文字作为一个民族的基本标志,事关民族文化的繁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对它报以敬畏之心,多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珍视,莫让电子产品纷扰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横平竖直写汉字,堂堂正正做真人”!让中国最美好的传统融化在每个人的血液里,让汉字书写文化发扬光大!
